来源:X博士
作者:西比
最近,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一则求助帖,有人问,有没有方便老年人操作的电视机。
【资料图】
在我的印象中,电视是打开电源按钮就能看,操作十分简单的家用电器,为啥还要特别标注“便于老年人操作”?
除非现在的电视对老年人来说太复杂了。
如今的智能电视,对于老年人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流媒体的终端,而是绑定了广告营销、会员额外付费、流氓App的科幻产物。
十年前看电视,老人只要坐着就能享受,而现在,他们看电视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想看个电视,比去医院看病还困难。
比如有的人说,爷爷被电视的会员机制逼疯了,把电视剧写在纸上,能播的就打钩。
还有人说,家里的电视连看央视都要花钱。
甚至有人为了让爷爷舒服地看上电视,给他下载了学习强国。
只要下载学习强国的App,首页找到看电视板块,点进去想看哪个台就能看哪个台,没广告,也没有复杂的操作,老年人爱看的新闻联播、新潮电视剧,都有。
而老人在看电视上遇见的难题,远远不止上述这些。
一个本该娱乐大众、简单便捷的电视,成了老人生活里的一根鱼刺,卡在嗓子眼儿,难以下咽。
看电视像上刑场
用电视把老人逼疯,总共分几步?
第一,华而不实的功能板块,操作烦琐的系统。
现在的智能电视,与其说是电视,倒不如说是一台挂起来的手机,其操作逻辑跟智能手机没区别,都是通过索引的方式查找节目。
老人无法理解,以前一打开就能放片子的电视,怎么多了“××TV”、开屏广告、频道分区等花里胡哨的东西。
打开电视后,怎么操作也是个问题,智能电视,通常配备两个遥控器,分别控制机顶盒和电视机。
最简单的换台,对于老人来说也是难题。
有些被逼无奈的老人,会手写一个频道表,按照频道编号进入自己想看的频道。
很多人说,家里老人想看电视,怎么教也教不会,自己很生气,因为电视把学习成本甩给了他们。
还有人推出了老人看智能电视的教程,收获了200多条点赞。
把老人逼疯的第二步,是办会员了还要额外付费,让老人搞不清楚花钱的逻辑。
现在的智能电视,通常有两种会员:一种是电视会员,用于解锁电视的拓展功能,如高清频道、杜比音效等。
另一种是电视剧会员,用于解锁特定版权的电视剧,比如爱奇艺和腾讯独占的电视剧。
而这些会员的体系更是复杂,比如你办了黄金会员,想看某些电视剧,还要办白金会员。
一办会员,电视就会弹出付费窗口,连换台都不会的老人,面对扫二维码付费的窗口,是非常无助的——不知道怎么付费,也找不到退出的按钮。
还有的老人不小心订阅了会员,每月扣钱,不知道如何取消,还要等回趟家的孙子孙女帮忙才能取消订阅或申请退款。
把老人逼疯的第三步,是巨量的电视广告。
如今的电视节目,老人想看的电视越来越少,广告越来越多,频道的节目就是广告轮番轰炸。
电视剧,好像是广告期间插播的。
比如有UP主说,现在上海电视台80%时间都是卖大连张奶奶海参的广告。
更为离谱的是,每次开机,电视都有开屏广告,时长从15秒到40秒不等。
现在任何一步操作出错,都可能让老人看不上电视。
这一切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出现在电台和电视行业上。
随着电视行业的衰落,电视台广告单价不断下跌,为了维持成本,只能增加广告数量。
在互联网版权为王的时代,传统电台没赶上,节目质量自然越来越差。
所以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差越不赚,越不赚越差。
而在智能电视领域,智能电视售价的一部分,是包含着互联网功能的,原价可能卖800元,捆绑完卖600元。
大部分智能电视机,看似是时代最先进的、最便捷的产物,但实际上,商家往往默认了一个事情:
就是其用户天然拥有规避广告、智能索引,能在复杂机制下找到自己想看的节目的能力。
拥有这种能力的,是年轻人,更何况年轻人对一些“智能”电视机的吐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人说,智能电视就好像一个超级平板,所有内容都要付费,每天只想着四处要钱。
有人说,现在的网络电视就是大坑,每天想着骗取老百姓兜里的三瓜俩枣。
甚至有人开始怀念以前只能看几个频道的天线电视时代。
但现在,电视的主要受众是老年人。
不管是传统的电视机还是机顶盒电视机,抑或网络智能计算机,无一例外,都在忽视老年人的观影需求。
而看电视困难,只是一个缩影,“适合老人”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痛点。
“适合老人”已经成了时代痛点
二维码、电子货币、扫码支付,风生水起,出门一部手机,别的啥都不用带,大部分人的生活是这样便捷的。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上述一切可能是现代社会的酷刑。
有的老年人去超市买东西,使用现金被店员拒绝;或者老年人因为不会用二维码支付,被店员羞辱。
疫情刚开始时,老年人不会在网上买口罩,只能用橘子皮自制口罩。
2022年6月4日,上海的一名老人因为无法出示健康码被迫下车。
其间司机说:“快点弄啊,人家都等着你了。”两分钟后,老人还是没能成功扫码,无奈只好下车,还说“不耽误大家了”。最后,公交车关门离开了。
就算到了现在,过完2023年这个好不容易开放的春节,爷爷奶奶送走了短暂陪伴他们的子女,想打开能长期陪伴他们的电视机,却发现都是广告,看不明白。
春节期间,《狂飙》很火,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爸爸一个不咋看电视的人,都看起了《狂飙》。
但这也带来了烦恼,有的老人不懂会员机制,同时登录的设备太多,把账号冻结了。
而没有适合老年人消费的东西,其实是社会消费品完成了对老年群体的一轮淘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人成了这个时代的易碎品。
所有的消费品,都专注维护老人物理意义上的安全。
比如,号称专门给老人研发的足力健牌老人鞋,主打防滑、舒适等。
老人宝,是怕老人看不见而诞生的,拥有巨大按键和声音的老人宝手机,充电一次可以用一个月。
或者是老人一摔倒就像安全气囊一样弹开的防摔衣。
以上这些产品,并没啥问题,老年人确实需要肉体上的保护,但其实我们都忽视了老年人在文娱上的需求。
我们还停留在错误的需求预估上,以为老年人都在使用他们那个年代的东西,比如听点评书、戏曲,看看《新闻联播》。
但他们也想用最新潮的东西,看最新潮的电视。
他们也想学会使用微信,这样就能经常跟子女们聊聊天,也想用最新的科技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有时,跨越年代的理解,会闹出啼笑皆非又温情的故事。
比如2019年的广告《啥是佩奇》。
其讲述了孙子要回村过春节,打电话跟爷爷李玉宝说想要一个佩奇。
李玉宝问了一圈,终于知道啥是佩奇,并用鼓风机自制了一个“佩奇”。
虽然老年人对产品的功能性需求——简单实用,跟主流市场的新潮吸引力法则是相悖的,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在“方便用”和“新潮”之间给老人留条路。
在过去的40年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滚滚向前高歌猛进,从1994年接入互联网,到人脸识别,从3G到5G,从刷卡到无卡支付,不过三十年。
这三十年,可能是很多读者朋友的大半辈子,或者比部分读者的年龄还大。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段时光大概是他们生命的一半还不到。
对于他们来说,电视是窗,而如今,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最后一扇窗也在渐渐关闭。
一个年轻人走在街上,世界对他来说是晴朗的,空气中闪耀着自由与便捷的圣光。
一个老年人,坐在屋子里,活在一股粘稠的、迟滞的、愈发晦涩的信息浪潮里。
而文明,向来是人的文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不以甩掉更多的人为期望。
我们都该思考如何慢点走的问题。
既让老人拥有打捞青春的权利,保持传统的爱好,也给予他们科技上人文的宽容,给新潮留下一条链接过去的途径。
别让现代社会的智能,成为锁死老年人群体的酷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