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第263期)
【记录】
【文脉】
(资料图片)
【记录】
当生活成为一种景观:有烟火气的市集,有氛围感的菜场
今年的春暖花开,迎来了线下生活的重启。展现生活方式的创意市集、逐渐“网红”的日常菜场,将习以为常的“烟火气”氛围感拉满,也给城市发展注入创新思维。
苏州黎里古镇举办的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创意展览市集吸引游人们纷纷来这里“打卡”别样的江南水乡。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邵丹 摄
创意市集,给生活加个滤镜
排着长队等待进入的火爆、在樱花树下喝咖啡的美感、丰富多元的在场感和体验感……上个周末,在玄武湖梁洲、樱洲举办的“2023还有生活节”再次成为爆款,让更多人对创意市集产生了好奇心。
《周易》曾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作为交易商品的场所,市集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而如今掀起热浪的市集,虽然仍然在发生着交易,但承载的功能早已发生改变。
“首先摊位一定要打扮得美美的,因为很多人去到那里会拍照发朋友圈!”这个春天,对南京的市集爱好者小蔡来说,有很多值得去溜达的地方,除了连续两个双休日参与“还有生活节”之外,还有二月兰赏花森林市集、手帐插画市集、复古市集、旅行箱市集……
他曾在很多市集上留影,甚至被“还有生活”官方账号捕捉过和小伙伴们快乐玩耍的笑脸;也在市集买过不少心仪的东西,比如小众设计师的衣服,创意蛋糕,还有画。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夏天在后备箱市集买到手的一把书法扇子,不知道什么字体,但造型时尚、飘逸,尤其是“万物皆可五马渡”的字样,好像是给在五马渡上班的他量身定制的。
他更愿意用“作品”来定义这些被出售的物品,因为每个摊主五花八门的才华和他们不同的生活痕迹在这些售品中清晰可见。
在网购发达的年代,逛市集的人,就是希望买到些不一样的东西,有一些不期而遇的体验。
而对于市集上摆摊人来说,这个方寸之间的舞台,关乎生存和理想。
何博等一批手艺人在市集上卖花灯等非遗手作已经有好几年了,“我们有的做花灯,有的做中国结,还有的草编一些生活用品,大家一起上市集,各有特色,抱团取暖!”
在何博看来,市集最大的功能是给了非遗展示的窗口,“只有真的在市集上见过非遗的手工艺品,年轻人才真的会对这个东西有直观的感受,然后才有可能会爱上非遗!”而市集的新业态也同时在反哺非遗。“如果你拿十块、八块的东西去卖,那叫集市,而不是市集。市集让我们非遗更接地气,用新的美学呈现,让年轻人眼前一亮。”何博说,比如过去他们的手工艺品颜色比较花哨,但到了市集以后发现年轻人更喜欢素淡一些的色彩,后来他们就做了改进;再比如,过去写对联多是些花好月圆的传统内容,而如今在他们的摊位上,年轻人点名要写的都是“暴富暴瘦”“肥猫家润”这样更有趣味的内容。
“新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大家的审美也在提高,我们非遗手艺人也要跟着提高。只有多一些在外面展示的机会,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何博说,自己很看重市集这样的展示机会,它让非遗也在不断生长。
为何年轻人如此热爱市集?在摄影师瓶子看来,因为它新锐、时髦,既有烟火气,又有文艺范,也就是说,年轻人更在意有趣、好玩,以及热闹。
“可能这就是现在说的氛围经济吧,最近很多市集都陆续请了乐队到场,我发现有了音乐之后,感受真的很不一样!”这五年来一直在观察市集的“瓶子”发现,来逛市集的人一年多过一年,甚至于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其中。另外市集的日新月异也可在她的镜头里一窥究竟:从类型上分,有咖啡市集、中古市集、潮流市集、艺术市集等;从举办的地点来看,公园、商场、特色广场等都陆续加入其中;而且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嫁接到其中,还有互动,“丢夏二手置换市集原本邀请民谣歌手驻唱的,结果现场气氛太过热烈,后来变成大家争相上去唱歌、打鼓……歌手、摊主、客人玩得不亦乐乎。”
摄影师其实是瓶子的另一个身份。她的本职工作是在一家科技类国有企业工作,办公室的氛围严谨、严肃,同事各自忙碌,私下交流不多。“格子间的挡板那么高,不站起来都看不到其他人。我们的办公室在北边,晒不到太阳……”
正是市集的存在让爱热闹的瓶子找到“人生B面”。她有很多朋友都是在市集上认识的。就像有人把市集比做线下版的“豆瓣小组”一样,年轻人在不同的摊位遇见得多了,加个微信,就有了进一步联系的可能性,也仿佛连接了许多不同的、有趣的人生。就像在“还有生活节”,就能集中打卡来自全国各地的咖啡馆子,有人感叹,原来咖啡渣还有那么多不同的用途。
如今的市集,已不仅仅是交易场所,更是社交、娱乐、文化往来的“嘉年华”。
多面菜场,“烟火气”里的别样景观
有的人把生活搬进市集,成为景区、商场的一道风景,而有时候生活本身就是景观。
“春暖花开”的旅游季,南京一众寻常巷陌成了新晋打卡点。三餐四季,喧嚣市集,菜市场吸引来了旅行团,最不起眼的街头小吃也是游客的“心头好”。
最近到南京出差的“90后”淮安姑娘李萱,公干结束,还剩小半天。她算好回程高铁的时间,拖着行李箱直奔科巷。“来之前,我在小红书、B站上看到不少人为科巷制作的种草文案、视频,非常心动。这种小街有滋有味,还能体验一把南京本地生活。”全长400米的科巷,古早万丹、三姐酒酿、张果佬、炸藕团等网红小店常年满客,即使在下雨天、工作日,也完全不缺人排队。再往里走,巷内叫卖声、询价声不绝于耳,人人手里都拎着满满的购物袋,鲜少空手而归;街头巷尾,孩子们在追赶,老人们在唠嗑,一座城市的市井百态由此展开。
南京科巷菜场。宋宁 摄
也有不少人是循着这处老城中心菜场的名声而来。“原本以为这里是菜场,想过来拍摄取景,没想到内容比菜场丰富多了。”南京大学生、摄影爱好者周志越下午没课,从仙林坐了半小时地铁过来。2020年,升级改造后的科巷菜场被命名为“科巷新市集”,保留了农贸市场功能,又像是商场和广场,内外遍布特色小店。“老南京的城市记忆,最秦淮的市井烟火”,抬手咔嚓一张,周志越的镜头定格了这句写在科巷浮雕墙上的话。每个小店,每个街角,都藏着城市记忆和人间百味。
热闹、温暖、人情味,不独属于前来的游客,也属于生活在小街小巷的每一个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科巷设立“社区工坊”,吸纳配钥匙、修锁、干洗缝补、理发等一众小服务。长期被城市忽视的“小修小补”重归视线,留下了人们在巷子里努力生活的印记,也让时代的记忆在不断变迁的城市里代代流传。
“科巷新市集”一楼,一家十多平方米的修理铺,孙庞庆师傅弯腰低头觑着眼睛,专注修理电器的身影让人们的记忆瞬间被“唤醒”。孙庞庆今年60岁,年轻时在电子机械厂工作,后来来到科巷做了30多年维修生意。“以前,在路边到处都有维修的小摊,现在却很难找到了。”他手上动作不快,但十分仔细认真,“其实,我们这种街头小店最贴近老百姓生活,大家也很信任我们,街坊邻里感情很好。”几十年来,孙庞庆每天营业到晚上七点,还经常为附近的老人、残疾用户上门服务,从这里搬家离去的老住户,也依然会时不时回来请他维修。
孙庞庆
每天早晨8点,孙师傅骑电瓶车来到店里,配钥匙换锁芯,修灯管换水龙头,不声不响的他居然渐渐成了“网红”,很多年轻人专门过来看他,给他带来了“流量”。“工坊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宽敞的场所,还和菜市场、超市、食堂连在一起,人流量大,顾客也就多了。”这一年多来,随着科巷“出圈”,孙师傅也有了很多新业务:帮年轻人修进口打火机、数码电饭煲等时尚家用电器,帮年轻女孩修名牌包包上的带扣,“维修爷爷”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A面”潮流,“B面”市井。生生不息的新业态,源源不断的烟火气,重构了城市的生活肌理。在苏州的十全街、平江路,沿着宽街窄巷徐徐慢行,时髦的中古店、咖啡厅、艺术馆,和传统老字号自由又惬意地混搭,融合沉淀出独特的韵味,牢牢吸引年轻圈层。在徐州丰储里智慧农贸市集,“吃饱饱没烦恼”“今天的胃是128G”等让人会心一笑的温馨短句,和鸡鸭鱼虾、瓜果香料一起鲜活地涌现。四季豆、娃娃菜可以是一束“花”,菜场可以变身时尚高地,烟火生活有了新灵感,市井的热闹与温暖也随之更加真实有活力。
需求之变,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一座公园,过去靠“鸭子船”的船票收入维系运营。现在,一杯咖啡也许就盘活了整个园区。
一间菜场,本来只负责周围居民的一日三餐,如今竟然成了一座城市的网红打卡处。
这样的崭新逻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发展思路。
万物皆可市集。《2020上海市集发展白皮书》显示,上海最美的夜集市“外滩枫径”,仅仅用了4天,就带动商场客流量增长35%,总计吸引了40万客流。
而菜场的走红,从《2023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报告指出,如今消费者的生活重心更加转向内在小世界,氛围感、情绪价值和内心舒适度对于消费体验变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烟火气,什么是氛围感?也许可以从这样一个小例子中得到启示——
朋友来家聚会的时候,80后女孩文岩从冰箱里拿出了自制的冷萃玫瑰饮,这是她在最近热门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学来的。和平时热水泡茶不同,冷萃是“慢慢来”,将玫瑰花在冷水中浸泡过夜,人们品尝的是花香,还有时间的味道。
对一道茶饮的需求之变,折射出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生活,过去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解决生存问题的必须,而当生活成为一种景观之后,它还叠加了别的期待,它是不是美的?能不能带来愉悦?通过审美赋能,日常的生活也会激荡出更高质量的幸福感。
有意思的是,年轻人在各种不同的市集、菜场上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去发现咖啡与咖啡、人与人之间的参差,而其他人也在以市集、菜场为方法观察年轻人和他们的消费新习惯。一个成功的打卡地总会“潜伏”一些同行和策划、调查公司的人,还有些脱口秀演员去找“生活”。在中国,“审美力”和“产品力”这两件事,还有巨大的红利空间。
但“流量”也催生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市集,有的吸引不来人气,反而引来怨声载道?面对网红菜场的巨大人潮,城市的管理如何升级?
社会的进步,就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传统民居、社区博物馆、大师工作室、24小时书屋……“有风”的生活,也许还能吹向下一个看似平常的街角。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吴雨阳
【文脉】
蘇从哪里来|烽火狼烟,寻找三国“下邳城”
公元199年初春,在经过漫长艰苦的攻防拉锯战后,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吕布终于被实力更为雄厚的曹操击败。临刑前,这位被誉为“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名将,向身后的下邳城白门楼投去了最后一瞥。“下邳”,这个东汉时期的城邑,也因“吕布之死”而被人们牢牢记住。
将近两千年之后,承载了太多历史风云的下邳城正一点点浮出水面。近日,“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汉六朝时期课题推进会”在徐州市睢宁县举行,“汉代郡国城址和陵墓研究”课题研究组的学者向记者介绍了下邳城考古的最新进展。
央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下邳城白门楼。
金戈铁马,下邳承载历史风云
“汉代郡国城址和陵墓研究”是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实施方案的重要课题之一,旨在通过对江苏汉代郡国城址和陵墓的考古学研究,厘清汉文化起源与汉王朝制度中的江苏特质,突出江苏在两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两汉时期,郡国并行制在古代中央集权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江苏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是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典型区域,在汉代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负责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马永强介绍,下邳城是江苏地区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汉代郡国城址之一,在这里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将有助于阐释汉文化与汉王朝制度发展演变中的江苏特质。
下邳故城,历史上亦称“古下邳”“古邳州”“下邳”等。“邳”是传说中夏朝奚仲(相传为车的发明者)的封地,有“上”“下”之分。“上邳”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下邳”则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为下邳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公元前221年,秦朝在此处设置下邳县。
进入汉代,“下邳”出现在史册中的频率越来越高。西汉开国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建楚国,都城设在下邳。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汉明帝刘庄置下邳国,封其子刘衍为下邳王,都城设在下邳。下邳国是东汉时期较大的封国,辖17县,6多万人口,疆域和人口均超过毗邻的彭城国。下邳国一直延续到建安十一年(206年),前后共有刘衍、刘成、刘意、刘宜四代下邳王分封于此。
经典连环画《三国演义》中,吕布沦为阶下囚后押上下邳城白门楼。 汤义方 绘
东汉末年,刘备为徐州牧,徐州的治所亦在下邳。《后汉书》《三国志》记载的“刘备屯军下邳”“白门楼曹操擒吕布”“曹操克下邳擒关羽”等史事均发生在这座军事重镇。《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这些史实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更加生动鲜活:在刘备对吕布、曹操对吕布、曹操对刘备的纷乱战事中,下邳被交战双方反复争夺。曹操兵围下邳,引沂水、泗水灌城。困守孤城的吕布鞭打部将,引发众怒。众人擒住熟睡中的吕布,开城门投降。吕布临死之前,还想投降苟活。曹操犹豫不决,刘备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警醒了曹操,也逼得吕布对刘备喊出了“你这个大耳贼最无信义”的“名骂”。最终,吕布在白门楼下被勒死,枭首示众。
此后不久,曹操与刘备兵戎相见,曹操兵围下邳,守将关羽出城作战,被困于下邳附近的一座土山,最终在张辽劝说下,以与曹操“约三事”为前提,暂时“降汉不降曹”。
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
魏晋以后,直到清代,下邳地区曾反复设置下邳国、下邳郡、下邳县、邳州,但治所始终在下邳故城。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在此担任下邳太守,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霸业奠定坚实基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专程来下邳寻访汉张良“圮桥进履”的故迹,留下“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的诗句。元朝马可·波罗旅行至邳州,目睹眼前繁华大为惊叹:“城大而富贵,工商业颇茂盛,产丝甚饶。”
洛阳铲下,古城揭开神秘面纱
下邳故城,是古代帝王的龙兴之地,是豪杰慷慨悲歌的舞台,是良臣韬光养晦的栖身处,是英雄仰天长啸的归宿地。然而,清康熙七年(1668年),一场大地震却终结了下邳故城延续一千多年的辉煌。那一年,莒州、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引发黄河决口,下邳城陷水成“旧城湖”,彻底消失在滔滔湖水之下。
1983年,旧城湖湖水枯竭,为下邳故城重现天日提供了可能。“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着手寻找下邳故城。”马永强说,在经过大量的走访、踏勘、勘探等工作后,南博的考古工作者终于确认下邳故城在古邳镇城里村,很显然,城里村这个地名包含着关键的历史信息。
汉代下邳故城和魏晋—明清下邳故城分布图。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 供图
经过数年考古发掘工作,由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睢宁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已经在下邳故城遗址及周边调查约2.4平方千米,勘探约20万平方米、发掘1万余平方米。勘探发现,下邳故城包括汉代下邳故城和魏晋—明清下邳故城两座城址,两城东西并立,城内发现汉、魏晋、唐、宋、金、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房址、道路、水井、排水沟、磉墩、灰坑遗迹300余处,出土陶器、瓷器、铁器、铁器遗物3000余件。
下邳故城遗址上发现的四系瓶。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 供图
下邳故城遗址上发现的莲花纹瓦当。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 供图
下邳故城遗址上发现的卷云纹瓦当。 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 供图
下邳故城遗址上发现的青瓷瓶。 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 供图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汉代下邳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目前发现东城墙、北城墙、西城墙北段及城墙东南拐角,城墙外有护坡和护城河。城墙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950米;魏晋—明清下邳故城位于汉代下邳故城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在北、西、南城墙上发现北门、西门、南门,城墙外有护坡、护城河。城墙南北长约930、东西宽约630米,规模小于汉代下邳故城。这一系列发现,可与东晋戴祚《宋武北征记》中“下邳城凡三重,大城周十二里半,其南门曰白门;中城周四里,吕布所筑;又有小城周二里许,城西又有一小城,周三百四十步,相传皆石崇所筑”的记载相印证。
汉代下邳故城鸟瞰图。 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 供图
据介绍,汉代下邳故城时代上限最晚可追溯至东汉,《后汉书》《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吕布殒命处“白门楼”正是汉代下邳故城南门,但目前还没有被发现。
在汉代下邳故城的魏晋时期地层下,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大面积的红烧土堆积和铁块、铁渣、铁犁、铁铲、铁蒺藜等遗物,以及大量扁状泥条、方形长泥条,继而发现了发现4座东西向、南北排列呈一条线的炼铁炉。“炉子由炉口、炉壁、炉膛组成。炉的西侧立面平整,板筑痕迹清晰,经过焙烧,质地坚硬。”考古队学者徐勇推测,此处应为一处炼铁铸铁遗存。据地层堆积情况,遗存时代可能早到汉代。
下邳故城遗址考古工地。 于锋 摄
据史书记载,汉代在下邳国设置有铁官,该遗存应为下邳铁官遗存。“铁官”是秦汉时期管理铁的冶铸事业的机构。《汉书·地理志》《后汉书·地理志》、东海尹湾汉墓出土木牍中对“下邳铁官”均有或详细或简略的记载。徐勇表示,考古队下一步将结合历史文献,寻找周边铁矿矿脉和采冶遗址,对已发现的铁块、铁矿石、铁制品、炉渣、炭灰等包含物进行采样检测,以探究其平面布局、功能分区、时代和性质,探讨下邳铁官的生产性质和生产特征。
城址陵墓,揭示江苏汉文化特质
在距离下邳故城以西约9公里的睢宁县姚集镇蛟龙村,两个平地凸起的土堆也被认定与下邳国有关。“双孤堆汉墓共有两个孤堆,被民间认为是东汉的范丹墓和西晋的石崇墓,但从墓葬封土规模及相关调查结果看,我们认为,两墓符合东汉王(后)墓葬的特点,墓主应为下邳国某代王、后的异坟异穴合葬墓。”马永强介绍,双孤堆汉墓中的1号墓残高12米,直径100米,表土散存少量绳纹陶片;2号墓位于1号墓东200米处,残高5米,直径60米。此前已经发现的睢宁刘楼墓群、清水畔墓群、双棋山墓群、青山头墓群等等,具有一定的等级和规模,与下邳国王陵也有一定的联系。
双孤堆汉墓。 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 供图
城址、王陵、手工业、交通、宗教……一处处遗址的相继被发现,犹如一块块拼图,慢慢还原着汉代下邳国的历史原貌。马永强表示,考古队将对汉代下邳故城的城址分布、城墙和城门结构、护城河和城址内堆积等方面进行探索,同时对下邳国相关古迹进行全面调查,综合研究汉代下邳的特色地域文化面貌。
两汉时期,今江苏境内设置有楚国、泗水国、江都国、广陵国、彭城国、下邳国等诸侯国,此外还有数十座郡县。汉代城址、陵墓等广泛分布在江南江北的广大区域。对下邳城的考古发掘,是目前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汉代郡国城址和陵墓研究”工作的一个缩影。
西汉江苏境内诸侯国分布示意图。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 供图
东汉江苏境内诸侯国分布示意图。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 供图
记者从“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汉六朝时期课题推进会”了解到,探源工程将重点推进对徐州汉楚王墓群、双孤堆汉墓,扬州庙山汉墓、甘泉山汉墓,南京六合平顶山汉墓,以及盱眙东阳城、宝应射阳城等遗存的调查勘探;对下邳城、广陵城、东阳城等遗存开展考古发掘。通过田野考古工作,基本探明江苏汉代诸侯陵园墓主身份,找寻陵园布局演变规律,阐释陵园丧葬制度。通过深入研究江苏汉代城址的空间分布和内部结构,揭示其发展演变规律。通过盐铁工官等管理机构遗址,研究汉代官营盐铁等手工业生产和管理。最终,深刻阐释汉文化与汉王朝制度发展演变中的江苏特质,突出江苏在两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