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立志做最好的歼击机!这个80后钳工技术很绝_全球消息
2023-05-02 21:04:37来源:央视新闻

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因公殉职。2013年以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罗阳青年突击队”为载体,组织广大青年学罗阳、做先锋,累计有37万人次参与其中,完成了上千项急难险重任务。


(相关资料图)

来自“中国歼击机摇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钳工方文墨正是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的一员。

01

这个“大高个”有个技术梦

方文墨进入沈飞已经整二十年,他早已习惯耳畔战机试飞的呼啸,同事们也早已习惯这个将近一米九的大高个。

“我的这身高不太适合干工人,别人是哈腰,我得哈大腰。但我妈跟我说你不用听别人怎么说,你就自己把自己的技术练好了。”方文墨主动提起自己显眼的身高。

△方文墨在车间机床边制造标准件

方文墨的外公、外婆是沈飞第一代的建设者,父母也是沈飞职工。进入沈飞成为钳工那年,方文墨18岁。师傅为他个子太高发愁,朋友们觉得钳工的岗位枯燥乏味,方文墨却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是被需要的。

△十八岁的方文墨(最后一排左四)在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飞机装配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条件制约,比如材料、机床甚至当天的温度和湿度。作为钳工,方文墨可以“把这些所有的外界因素都排除掉”,用手工的方法把零部件恢复到图纸所要求的精度。

十八九岁,青春炙热。刚入行的方文墨每晚工作到12点多,第二天一早7点半继续上班。每一天都能学到新知识,每一天都有新精进。这个“练技术”的孩子在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路上,心都是雀跃的。这份坚持和雀跃,他坚持了二十年。

02

“文墨精度”有多精?

2012年11月25日,在见证我国自主研制的歼-15舰载机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仅两天后,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曾是沈飞“掌舵人”的罗阳积劳成疾,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年仅51岁。

为了传承罗阳精神,沈飞一批35周岁以下的青年优秀工人组成了一支攻关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急、难、险、重、新”任务的突击队。

谈及青年突击队的意义,方文墨说就是在沈飞最难啃的骨头上,青年人能举着一杆大旗冲上去。“只要我们敢想,这活肯定能给它啃出来”。

△方文墨用量具检测零件

钳工是机械领域加工中唯一还用手工加工的工种,锉、钻、锯、錾、钣、铆、钳、修、研、配,靠的都是手艺。一般情况下,一名钳工一年会换10来把锉刀,而方文墨一年换了200多把。

靠着勤学苦练,把技术焊进肌肉记忆里,方文墨创造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墨精度”,是我国当时国产航空器零部件加工的极限精度。

△方文墨自己改造的锉刀

很多人认为机器是最精确的,但方文墨说,到了一定程度,人,还是更胜一筹。“我就是用手来感觉。通过自己的手把力传递给锉刀、再传给工件之后,我就知道哪个地方不合格。机械设备都不行,因为没有人的智慧在里面。机床只会按照程序走,而且机床它震动,包括导轨不平,对零件都有影响。”

除了“文墨精度”,二十年来,方文墨自行制作刀、量、夹具100余把(件),改进工艺方法60项,改进设备两项。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时,他才28岁。

03

“小方”变成了“老方”

梦想是“做世界上最好的歼击机”

如今,“80后”的方文墨已经从“小方”变成“老方”,开始带领“90后”和“00后”接班人。他的徒弟们也陆续成为“罗阳青年突击队”的新队员,成为“文墨精度”的实践者和更高精度的冲击者。

方文墨领衔的钳工班组,9人中有3人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和金奖,4人获得省、市级技能冠军,共计斩获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冠军16个。

△方文墨指导班组徒弟杨国心、耿伟华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沈飞研制生产的重型歼击机以高机动性、精准打击的优越性能,成为空军航空武器装备中至关重要的杀手锏。而方文墨幸运地参与了这一历程。

试飞的新战机又一次掠过头顶,熟悉的声音仍能激荡方文墨的心。不同的是,他早已不是只能仰望战机的小男孩。他成了战机的制造工匠,有了更大的梦想。

△方文墨在沈飞厂区仰望试飞战机

刚参加工作时,方文墨立志“做全国最好的钳工”,方文墨说其实这是前半句话。

“下半句是,做世界上最好的歼击机。”

标签:

相关新闻